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提案议案办理情况
​中共广州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0192180号提案的回复意见
浏览次数:- 字号大小: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尊敬的王春玉代表:

《关于减少、杜绝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翻译“露怯”的几点建议》(第20192180号)收悉。我办前期通过电话沟通、座谈交流以及上门走访等多种渠道与您进行深入沟通交流。经认真研究并汇总市林业园林局等8个单位会办意见,现将相关意见回复如下:

一、广州市规范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的重要性及现状

​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携手港澳和周边城市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聚焦高质量发展。同时,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为持续优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方便在穗外籍人士的工作、生活方面,为其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政务服务,根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穗府〔2018〕5号)和《关于制定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工作实施方案和填报工作任务分解表的函》(穗府督字〔2018〕1号)要求,市外办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完善国际标识系统,优化多语种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去年11月,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我办草拟了《多语种服务平台建设方实施方案(第二稿)》并报市政府同意。今年3月26日,我办通过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为多语种服务平台中标商。目前,我办与广东电信保持密切联系,双方正在就签订项目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并就号码开通、话务人员招聘、平台发布、logo设计等下一步工作进行工作落实,为广州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化语言环境。

2009年5月我办牵头发布了《广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市内道路交通、旅游景点、体育场馆、医疗卫生等场所的公共标识文译法提出标准化译法,并于201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即《广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2014版)。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新增部分公共场所仍缺乏必要的英文标识,且已有公共标识的英文译法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正确、不规范的问题。2018年,在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指导下,经过前期全面征求相关单位的修订意见,我办牵头组织开展两次项目专家论证会,审定《广州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规范》(2018版)。进一步对我市现存的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进行梳理,通过三审三校,共翻译审校4万余字,并在《规范》(2014版)的基础上新增了674条词条。《规范》(2018版)—2—参照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GBT30240.1-2013),对总则部分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更加突出体现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的一般性原则和要求,为我市公共标识英文译法提供参考性意见。同时,我办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线上线下英语标识纠错活动,认真开展英语翻译排查和纠错工作。如组织专家学者和高校志愿者赴花城广场、白云山公园等地进行现场纠错活动,并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出“广州英语标识纠错”微信小程序。市民们不仅可通过该小程序拍照上传错误的英语标识并发送个人译写建议,还可参与积分换礼物活动,调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二、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翻译工作交流座谈会及走访情况

公共标识标准化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国际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回应市人大代表提案办理工作,充分了解汇总各相关单位意见,今年3月19日市委外办副主任雷玮琚主持召开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翻译工作交流座谈会,市人大代表王春玉,市直各公共场所主管部门、企业及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等出席会议。王春玉代表详细介绍了提案相关内容并提出建议,高校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及各公共场所主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面对面一起协商,并分享了各地公共场所英文翻译的工作经验和各行各业好的做法。

同时,我办为进一步深化我市国际城市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高效推动我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3—际交往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英语翻译人才队伍支撑,我办于今年4月份开始再次联合市政府系统培训中心举办2019年度全市涉外干部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全市涉外干部英语翻译能力和水平,动员我市各行各业的外语干部要重视从源头上防错,特别要求对国际会议、展览和学术论坛等涉外活动增加英文翻译审查环节,同时我办正积极为打造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广州百名优秀国际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希望为广州公共标识国际化、标准化打牢翻译人才基础。

5月14日市委外办副主任曾庆椿带队赴《丝路邮报》报社上门拜访王春玉代表,就已汇总的会办单位意见以及我办的工作思路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双方对下一步提案办理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三、我市各公共场所主管部门在公共场所英文翻译的工作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我办汇总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8个会办单位的意见。各单位均表示将积极配合做好公共场所英文翻译工作。其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出,该局下属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将认真开展关于英文翻译排查和纠错工作,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对展览中心所有布展内容、讲解词和公共标识的英文翻译进行全面审查,二是对今后各类临时展览和学术活动,增加英文翻译审查环节;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在职能范围内,督促各区、各市本级管理单位结合区域特点,推进指示牌、路铭牌等中英双语标识标—4—牌的规范设置工作,并加强巡查和及时整改;市商务局表示,希望市政府指定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英语翻译工作归口管理和规范,并加强日常监督和落实;市文广电旅局表示,目前正在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将完善A级旅游景区旅游引导标识,重点完善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中外文标识解说系统。同时,未来将设立专项资金,新设置的双语公共标识将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定,核对无误在公布使用;市体育局表示,将按照《规范》(2018版)认真查摆市属公共体育场馆公共标识,同时接受市民群众监督指导;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该局已组织开展了公园景区内外语标识系统的情况摸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标识及时进行整改更换。同时,定期组织各公园景区报送需要市外办协助审查的标识标牌的外语翻译,进一步规范公园景区外语标识系统。其建议市、区外事部门组织成立广州市公共场所外语翻译审核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大对各单位公共场所标识、展览活动、宣传语等外语翻译的指导;市城投集团表示,花城广场、海心沙、广州塔景点的英文翻译均委托专业翻译公司对其进行翻译校对,以确保翻译准确和专业,目前未收到上述区域内关于翻译方面的任何投诉事件,接下来将继续按照相关要求,配合做好工作;广州地铁集团表示,目前其严格落实地铁导向标识规范,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实施和把关,并定期开展自查自纠。下一步计划自觉接受政府部门指导监督,充分发动公众力量参与监督,并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事前管理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以事前管理为主。建议把加强事前管理作为努力的方向,由市委外办牵头协调,人大代表—5—及相关单位支持配合,以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公共场所对外窗口单位作为主体,重点强化主体意识,全面重视公共场所英文标识工作。同时,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实施事后监督,逐步减少规避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不规范的问题。例如,2019年3月至6月,我办将联合腾讯公司,借助“广州英语标识纠错”微信小程序平台,在城市客厅花城广场及人流量大、涉外活动多的,如白云山公园、越秀公园、海珠湖等公园进行纠错活动宣传,调动社会民众力量一同助力广州国际化建设。

(二)建立源头纠错机制与推动行政立法相结合。探索行政立法,逐步将此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考虑建立地方性条例法规。在探索立法前,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使用标准,理清主体责任,规范管理流程。如:为了更好地促进公共场所英文翻译的正确使用,我办与市文广电旅局、市林业园林局等单位进行了座谈,加强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同时,将参照流溪河公园的实操经验,购买高质量社会服务,委托第三方如大学或翻译公司进行翻译审核,从源头保证翻译服务质量及水准。

(三)采纳现有建议与开展立法调研相结合。下一步计划分两步走,首先积极采纳通过各个渠道反映的现存问题的修改建议。由我办牵头,组织人大代表及各公共场所管理部门形成议事小组,定期对公共场所英文标识相关事项进行商议。同时,由我办牵头申请相关财政预算,委托第三方成立专家小组,负责把关和审定相关单位送审的涉及公共场所标识、展览、宣传语等的英文翻译,并保证在限定的工作日内完成相关审定工作,及时反馈给送审单位;第二步,我办将多方调研北京、济南等兄弟城市和港澳地区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出台《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规范使用管理条例》,对设置双语公共标识进行明确规定,以法律法规的形—6—式强制要求相关单位按规定程序报经专家小组审定后,方可公布使用。

感谢王春玉代表对我市公共场所英文翻译规范工作的关心与关注,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指导!

特此致函。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附件:

1.关于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翻译工作交流座谈会的情况总结

​2.各相关单位回复意见

(联系人:任虹蓉,83550547)

中共广州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5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